「光照」也能治病?
奶奶今年八十歲了,這幾年總是反覆喃喃地說自己晚上睡不好,白天沒有力氣。醫師建議,天氣好的時候奶奶應該多到戶外走走、曬曬太陽,除了補充維生素D,也透過日間的藍光吸收,調整褪黑激素分泌,讓夜晚好入眠。
透過光照促進健康的方式統稱為光照療法 ( Light Therapy ),指的是利用太陽光或是特定光源(例如紫外線或雷射)進行治療,可是你知道為什麼普遍存在於自然中的「光」與健康息息相關嗎?這一切要從大腦調節生理的機制開始談起。

眼睛及視神經與大腦連結,將可見光轉換成能夠被神經元傳遞的訊息,再透過腦部各司其職的部門,分派任務到全身各腺體及器官,藉以維持身體正常運作。其中像是生理時鐘管控的睡眠,以及情緒、認知記憶等,都跟光線有關。
光線透過松果體控制褪黑激素分泌,管理人的入睡時間,這是每日的生理機制。拉長至一季、甚至一年,光還可能影響人的情緒。有些人一進入冬季就感到陰暗抑鬱,那是因為日照縮短,大腦無法分泌足夠的血清素穩定情緒,嚴重者就會形成「季節性情緒障礙」,尤其常見於高緯度地區。2015年的醫學研究更發現,針對重度憂鬱症,若合併藥物和光照療法,效果明顯比只吃藥的好,再次證實光照的重要及有效。
光線透過松果體控制褪黑激素分泌,管理人的入睡時間,這是每日的生理機制。拉長至一季、甚至一年,光還可能影響人的情緒。有些人一進入冬季就感到陰暗抑鬱,那是因為日照縮短,大腦無法分泌足夠的血清素穩定情緒,嚴重者就會形成「季節性情緒障礙」,尤其常見於高緯度地區。2015年的醫學研究更發現,針對重度憂鬱症,若合併藥物和光照療法,效果明顯比只吃藥的好,再次證實光照的重要及有效。

秋冬日照縮短,常有人因此感到憂鬱,這種「季節性情緒障礙」也可以用光治癒。
光照療法也被應用於長輩的失智問題。藉由光照,調整血清素、褪黑激素、交感與副交感神經,使長輩的生理時鐘正常運作,增進睡眠品質、-提高日間專注度,調節整體精神、神經症狀,大幅改善憂鬱、不寧的狀態。衛生福利部的失智症診療手冊也認證,光照療法是失智症的專業療法之一,醫師可以推薦家屬採用。除失智症外,能讓一般人提高專注度的色溫約為 4000K ,只要照度足夠,就可有效提高學習、記憶、認知能力,所以也建議工作、學習的場域採用上述的照明配方。

失智長輩的睡眠品質靠光療提高,全面精神、神經症狀也可望獲得改善。
其他也有直接以特殊光源照射患部的療法,大多用於皮膚科或醫學美容,其中窄波段的紫外線B光、長波紫外線A光及紅藍光治療都是常用的方式。藍光除了調節生理時鐘,也被應用於治療新生兒的黃疸症狀。
了解光的特性後加以運用,無論做為主要或輔助療法,都愈見廣泛。但在醫療之外,智慧健康光源科技也日益蓬勃,透過人因設計,在適當的時空環境下給予人體需要的光,或放鬆助眠,或增強專注力,按下開關,輕鬆就能在生活中全方位促進健康。
了解光的特性後加以運用,無論做為主要或輔助療法,都愈見廣泛。但在醫療之外,智慧健康光源科技也日益蓬勃,透過人因設計,在適當的時空環境下給予人體需要的光,或放鬆助眠,或增強專注力,按下開關,輕鬆就能在生活中全方位促進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