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身體裡的格林威治-生理時鐘
你過的是「什麼」時間?
05:30天微亮,光從窗簾縫隙鑽進來,你翻了翻身看看時間,還沒到起床的時候,可以再睡一下,直到07:30鬧鐘響了,你伸了伸懶腰,這才不甘願地離開被窩;
10:00踩線衝進辦公室,12:30與19:00周圍分別出現兩次騷動,你知道那是午餐與下班時間;
23:30還想繼續追劇,但看看時鐘,現在不睡明天就會沒精神,於是再度不甘願地熄燈,迎向寧靜的夜。
你每天過著「準時」的生活,但你想過,日復一日,你是在「準誰的時」嗎?
你靠著看得見的「社交時鐘」過日子,它告訴你文明社會中幾點該做什麼,強而有力地驅動你的生活,卻不見得符合你的生理需求。
你的生理也有時鐘
古代人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雖然也依賴陽光與竿影得知社交所需的「時辰」,但基本上就是依「生理時鐘」過日。
人們內建的「生理時鐘」又稱人體節律,可將24小時概分為白天與黑夜。從日出起算12小時,人體歷經可體松的釋放(註)、血壓與注意力升高,以及最適合讀書、工作的時刻。黑夜來臨,血壓來到一天的最高點,接著「褪黑激素」登場,告訴身體「該休息囉」!進入深層睡眠,身體壓力完全釋放。
註:可體松是一種激素,是協助人體對抗壓力的重要角色,又稱「壓力賀爾蒙」。它屬於腎上腺素的一種,維持人體抗病力跟體力,但同時會提高人體血壓跟血糖,因此慢性壓力引起可體松長期分泌的話,也有可能導致糖尿病。

是什麼了影響生理時鐘?
「褪黑激素」就是控制生理時鐘的重要元素,而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的是「光」,尤其是光譜中的「藍光」。人體不照光,褪黑激素開始分泌,讓人體準備休息,照光即抑制分泌。拜科技發展所賜,藍光已不只存在白天的陽光中,各式電子產品中也都有。
如果你深夜還在進行「社交活動」,例如用手機滑FB、用平板追劇、用電腦玩遊戲⋯⋯你的眼睛接收到來自3C產品的藍光,經由瞳孔、視網膜,傳送到大腦的下視丘神經核,再透過交感神經刺激松果體,褪黑激素的分泌就會越來越少。大腦誤判時間,以為是白天,造成「社交時差」,會造成生理時鐘延後或越來越亂。
「褪黑激素」就是控制生理時鐘的重要元素,而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的是「光」,尤其是光譜中的「藍光」。人體不照光,褪黑激素開始分泌,讓人體準備休息,照光即抑制分泌。拜科技發展所賜,藍光已不只存在白天的陽光中,各式電子產品中也都有。
如果你深夜還在進行「社交活動」,例如用手機滑FB、用平板追劇、用電腦玩遊戲⋯⋯你的眼睛接收到來自3C產品的藍光,經由瞳孔、視網膜,傳送到大腦的下視丘神經核,再透過交感神經刺激松果體,褪黑激素的分泌就會越來越少。大腦誤判時間,以為是白天,造成「社交時差」,會造成生理時鐘延後或越來越亂。

所以,你需要的是強大自制力,即使是假日,也不能放任自己熬夜玩耍。避免社交時鐘凌駕於生理之上,就是照顧生理時鐘最好的方法喔!